「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」(以下簡稱為本計畫),是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(以下簡稱農委會)委託中央研究院(以下簡稱中研院)執行之五年期調查計畫(執行期間:2018.1.1~ 2022.12.31),協助調查臺灣農村之環境、社會、文化之現況與歷史變遷,並進行進行人文社會科學之觀察、分析與研究,針對農村現況與農村再生問題進行學術性的反思與詮釋;相關調查資料除了用以作為政府相關部會解決農村問題、推動農村再生,與制訂未來發展政策之參考依據外,期望亦能以此建立與強化臺灣農村社會價值及文化傳承、以及與當代社會之連結。
 
本計畫由王明珂院士(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)擔任計畫主持人,王鴻泰(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)、謝國雄(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)、林富士(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)擔任共同主持人,共同統籌計畫之規劃、執行;並設立總計畫辦公室(由王鴻泰研究員兼任辦公室主任)。
 
此外,當考量近現代工商業社會發展下的當代農村特質與相關問題時,必須以整體人類生態之長程歷史發展與變遷角度,來檢視今日臺灣(及全球)農村之地位及處境。而這樣的學術理解及思考角度,關懷的不僅是農業生產,也是公平分配問題;不僅是農村,也是城鄉關係下的整體社會問題;不僅是本土問題,也是國際化情境下的問題;不僅是經濟問題,也是個人之社會存在及認同問題。
 
因此,本計畫結合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、社會學研究所、臺灣史研究所、數位文化中心等人文社會學門之研究單位與研究能量,推動三大分項計畫,並與三所大學合作設立三大區域調查中心。目標是以人文社會科學之角度,透過農村現況實地調查、歷史文獻記錄分析等方式,分析台灣農村環境、產業、社會、文化現況及其歷史變遷過程。
 
為盡可能全面性探討及了解臺灣農村生活慣習、日常文化等今昔演變與面貌,保存與發掘臺灣農村特有價值,我們相信基於此學術理念的農村調查研究,必有助於我們規劃當今及展望未來。
 
  • 執行規劃:
  •   本計畫的工作內容依性質將包含三部份:資料建構、學術研究、社會實踐。
     
      首先,本計畫以資料蒐集、建構為主體。其次,本計畫雖非研究型計畫,但對所蒐集資料進行某種程度的學術研究,可以讓資料更清晰且具有意義,易為施政參考所用。第三,農村再造實踐雖為農政單位之責,但基於學術之小規模社會實踐,可以讓學理與現實有更好的結合。基於以上認識,計畫規劃之三部份工作比重如下:
    1. 資料建構(70%):調查、整理、保存臺灣農村人類生態(環境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)及其歷史變遷資料。
    2. 議題研究(20%):基於以上具體資料,針對特定問題進行學科及跨學科專題研究。
    3. 社會實踐(10%):基於跨學科之研究成果,進行小規模的農村生態資源保護或再造實踐,或對進行中的「農村再生」村落進行評估。
     
  • 預期目標:
  •  
    一、全程目標:
    以人文社會科學之角度,調查、記錄、分析台灣農村環境、產業、社會、文化現況及其與歷史變遷過程,作為政府解決農村問題、推動農村再生、強化農村社會價值及文化傳承、制訂未來發展政策之參考。
     
    二、107年度目標:
    1. 成立全國性工作團隊,建立普查工作機制。
    2. 執行先遣調查工作,產生全國性農村基礎調查數據,以此為農村生產與生活機能之改善、規劃及建設依據。
    3. 執行人才培育工作,確保調查品質,增進大規模田野調查與跨域整合之經驗。
    4. 建立資訊服務,增進調查工作執行效率,同時確保調查資料鏈結性、可用性。
    5. 執行行政管考工作,確保調查工作執行成效。
     
    三、108年度目標:
    1. 建立臺灣農村變遷調查基礎資料庫,做為農村生產與生活機能之改善、規劃及建設依據:
      1. 建立實地田野調查機制,規劃數十個調查地點進行長期蹲點觀察與資料蒐集,追蹤其生態發展與政策影響下的自然人文變遷;
      2. 採取抽樣問卷調查方式,針對臺灣農村人口、社會、文化與經濟等層面,規劃並執行系統性問卷,以理解臺灣農村真實現況。
    2. 持續人才培育工作,確保調查品質。並尋求與在地學校、文史工作者或是社區居民建立合作關係,擴大投注農村調查之人力資源,以增進資料深度與跨域整合之經驗。
    3. 規劃農村調查系列成果展,將調查資料轉換成具有主題性、知識性且貼近民眾生活的影音文字,讓民眾對臺灣農業、農村有基礎認識與理解。
    4. 建立資訊服務系統,增進調查工作執行效率。同時架構成果呈現平台,透過GIS技術或其他數位方式,將調查資料視覺化呈現。
     
    四、109年度目標:
    1. 持續蒐集臺灣農村社會文化各項基本資料,充實調查資料庫內容,做為研究、分析與實務工作之基礎:
      1. 以人類生態理念,基於實地調查與問卷初步分析,思考農村類型,探究臺灣農村變遷發展與自主找到生存之道的過程。
      2. 分析第一期正式抽樣問卷調查資料,以瞭解臺灣農村人口、生計、社會與文化等層面之「現況」。
    2. 建置並完善整合型資料庫基礎設施,除將調查項目結合資料庫管理系統,提升資料處理效率,並建立成果展示平台,如以GIS為主體的調查工作平台及農村博物館等,將調查資料予以主題化、視覺化呈現。
    3. 進行農村與農業相關文書、影像與文物的數位化典藏工作,籲請農委會與科技部、文化部、教育部、經濟部、客委會、原民會等政府部門協商,取得相關資料,以整合資源,深厚臺灣農村調查之基礎,以利日後研究、傳播與政策擬訂。
    4. 規劃農村調查初步成果研討會,透過考古與原住民、農村歷史與文化、農村社會經濟等議題,以重建與呈現臺灣農村人類生態現況及其歷史變遷。